陈凯歌实景演出被批污染:要有严格的环保评估
京华时报7月14日报道 曾经饱受争议的以自然山水为背景的各种“实景演出”,近日又因陈凯歌在云南大理执导的、耗资2亿多元的《希夷之大理》再次引发公众的关注。
据报道:这台演出将以苍山为背景,整个剧场面积达13万平方米,舞台利用了大理古城东北角的220亩北门水库,使用钢材超过1800吨,打造了宽235米、高30米的全钢结构彩虹桥飞跨舞台。另据该剧主创介绍:该剧意在传达“一眼看尽风花雪月,用心感受千古爱情”的主题。陈凯歌直言:该剧是向大理白族文化致敬的诚意之作。没承想消息一经媒体披露,便遭受了公众的广泛质疑:人们除了对此类演出会对环保造成影响的担忧之外,更对当下这种一哄而起的、一窝蜂似的“实景演出”形式,表示出某种程度上的厌倦。
自张艺谋《印象刘三姐》演出以来,《印象西湖》、《印象丽江》等此类实景演出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于各地的自然山水之中。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大型实景演出正在成为各地方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典型样本,乃至全国各地近年来都“实景辈出”。在这种“中国山水狂想”的风潮中,表面上看,是各级地方政府为拉动当地经济,拓展旅游资源的一种运作与举措,但从深度分析,这或许也是某种政绩工程的变相延伸,是诸多地方政府不惜以牺牲地方生态环境、自然山水的原生态为代价,或为地方增加所谓的旅游资源,或为个人政绩增加由名人效应而带来的砝码。是各级地方政府罔视民意、浮躁喧嚣、急功近利的一种集中反应。
事实上,这种实景演出在操作过程中,无论怎样小心,怎样去避免破坏环境,它给大自然带来的实际效果都是减分而不是加分。换句话说,任何以自然山水实景为背景的演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自然生态、风貌、环境的一种破坏,也是对民生的一种干扰。譬如《希夷之大理》虽然声称剧场修成后,可保证村民灌溉,但村民们的反映却是“不能随便放水了,要先保证演出。只有水库换水的时候才放水,其他时候我们只能靠山上流下来的水和抽水站的水”。
由此,当下这种还在蔓延的“实景演出热”真的要降降温了:至少,它的出台不仅要有严格的环保评估,还要有民众的意见。既然大自然的赐予和祖先的遗产属于公众,那么有关它的一切决定都要有百姓的参与,而不是少数几个人拍拍脑袋就算。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章冬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