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步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是信息通信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临当前技术领域相互渗透融合、新技术和新业务不断涌现,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竞争日趋加剧的新形势,技术标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11年新年伊始,《中国电子报》约请我国通信标准化领域的权威组织——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就“十二五”期间通信标准工作面临的新环境和新对策进行阐述。结合“十二五”通信业标准规划所确定的技术领域,根据各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及趋势,CCSA确定了11个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和5个民生公益领域作为2011年通信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本期选取其中几个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加以刊登,以飨读者。
当前,我国已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是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十二五”期间,通信业将着力打造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信息通信业转型,全面提升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新的形势,对通信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立足长远统筹安排通信标准“十二五”规划是当前极其紧迫的任务。通信标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充分考虑,将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战略目标,以服务通信业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以促进技术融合与产业协作、关注民生服务保障为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国际国内的标准化工作,以使信息通信标准化工作能更好地支撑产业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促进通信业转型关注服务与民生
信息通信技术伴随着建立基础设施、普及应用与服务和推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发展三个阶段而发展,因此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标准化侧重点。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通信业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实现了自身蓬勃发展;而“十二五”通信业开始转型并进入服务时期,通信技术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互联网等通信产业的发展从娱乐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
通信标准也呈现出从技术标准为主向服务标准为重点转变的新趋势,这就需要标准化工作更多地服务社会,一是要加强服务性标准体系建设;二是要继续加大信息无障碍、节能减排、电磁环境与安全防护、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应急通信等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人身健康、公共安全相关的标准研制力度,进一步推动通信标准从服务通信产业自身向服务民生、关注公益转变的进程,继续加强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撑力度。
国际国内齐头并进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经过“十一五”期间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我国通信业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化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光通信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国内标准体系日趋健全,形成了以行业标准为核心、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格局,而且面向全程全网,全面覆盖各个技术领域,使其有效指导研发、生产、设计、检测、应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由于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相互依托相互影响,因此需统筹考虑,协调推进。根据不同技术领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和国内标准化工作,通过国内和国际标准的协调推进,从而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实现从全面参与、重点突破、局部引领到创新竞争的转变。
技术融合行业交叉标准工作与时俱进
随着技术发展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技术融合和行业交叉趋势明显,因此应加强行业之间的协调和协作,重点梳理环境保护、家庭安防、交通运输、物流、汽车、农村市场及金融等行业需求,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交通、物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以智能家居、矿业安全监控、健康监控、家庭安全监控、社区信息服务等应用标准为切入点,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制定相关的技术及应用标准,推动电信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其他行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构建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物联网与泛在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都为通信标准化工作创造了新领域。
在加强新兴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需统筹考虑随之所产生的新业务及新的市场监管需求,加强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以界定业务、规范服务行为、解决热点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总之,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将落实规划中的重点内容,为“十二五”通信标准化工作建立良好开局,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开发、业务运营、市场监管提供技术依据。
三网融合
配合三网融合工作的推进 逐步完善三网融合标准体系
2011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各工作组将协同工作,共同完善三网融合标准体系,为三网融合试点和规模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在内容管理方面,将制定统一的元数据和内容管理标准,继续完成DRM系列行业标准,完善音频信源编码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
在核心网方面,将开展三网融合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包括用IMS提供VoIP等电信业务、三屏合一等新型业务以及多种接入方式等技术。
在宽带接入方面,目前的宽带接入技术能够支撑三网融合试点的开展,且光接入通信标准完善,将根据三网融合工作的实际需要补充相关的光接入、无线接入及有线接入标准。
在传输网和IP承载网方面,三网融合将大大加快传输网的分组化、大颗粒度和高速率、大容量和长距离传送、智能化发展趋势,驱动传输网络扁平化,促进IP承载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现有的光传输、IP承载网等标准比较完善,重点是结合广电行业应用,进一步分析新的标准化需求。
在业务平台及业务方面,加强三屏合一业务、富通信业务的研究,完善IPTV和移动多媒体广播增值业务开放接口标准,加强内容分发和存储、内容智能导航和云计算等能力研究;加强个性化内容聚合、智能推荐技术、基于内容的媒体搜索技术的研究。联合广电行业,共同制定适应试点需求的IPTV和移动多媒体广播内容分发合成标准、与传输和分发网络对接标准,分析三网融合业务互联互通需求及标准应用。
在终端方面,围绕满足话音、视频、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网络所需的终端服务功能,满足高清和3D内容传输所需的终端呈现能力,满足互动业务所需的终端人机交互能力,满足多种融合新型应用所需的终端能力,加强三网融合终端显示、交互、软件、硬件等关键技术研究,制定新型融合终端设备和接口标准。完善IPTV机顶盒、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标准,研究制定IPTV一体机、互联网电视等设备标准。
在安全方面,围绕三网融合的突出安全问题,完善IPTV安全框架、机顶盒内容安全等标准。开展内容识别技术、认证溯源等安全技术的研究,制定内容播控安全标准,分析三网融合对内容监管的新需求,评估内容平台和终端监控接口改造的可行性。
泛在网和物联网
针对泛在物联和泛在协同两个阶段 加强泛在网和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2011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10)将全面展开对泛在网和物联网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推动国内泛在网自主创新技术被吸纳成为国际标准。主要工作重点包括:
针对物联网与泛在网的发展需求,加强物联网和泛在网标准体系规划与设计;开展泛在网总体框架、标志解析与寻址体系、安全需求、鲁棒性研究;开展物联网业务需求、总体技术要求、网络架构研究;开展面向智能家居、矿业安全监控、健康监控、家庭安全监控、社区信息服务、汽车信息化、智能电网等行业的标准制定工作;加强泛在网IPv6、M2M应用通信协议、泛在网AAA协议、通信模块技术等标准研制工作;开展基于泛在网的智能卡、感知延伸层性能评价等研究工作,开展近距离无线通信相关标准研制工作;开展下一代网络(NGN)支持泛在网和物联网的应用,包括标签标志类业务、传感器应用、视频监控应用等面向机器的各种业务和应用;加强无线通信支持泛在网和物联网应用的优化技术的研究;加强物联网对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需求、跨行业应用研究。
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
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标准体系
进一步完善TD-SCDMA等3G增强技术标准。完成LTE标准体系的建立,根据LTE技术试验的产品验证情况,启动LTE设备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完成接入网接口系列标准的制定,启动核心网设备系列标准研究;研究制定LTE安全相关标准,加强IP-RAN标准化工作。
加强新一代WLAN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制定支持集群业务的SCDM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基于脉冲的高速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基于载波的高速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系列标准。
开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相关频率规划与干扰问题研究,如2.6GHz的规划,2.3GHz与WLAN的干扰问题等。
下一代互联网
结合互联网网络演进和新业务模式兴起 加强下一代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结合未来网络的技术需求,研究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先期研究重叠网技术、自治网络、环境感知、泛在协同工作机制、网络虚拟化技术等重点关键技术。对国内典型的、有一定研究和产业化基础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技术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对克服IP瓶颈的新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达成共识,通过系列标准化工作推动未来网络核心技术的研究,并将自主创新技术推广至国际标准化组织。
结合国内IPv6规模商用的发展规划,继续加强IPv6标准化体系的研究与完善。以网络过渡技术、网络互联设备、网络过渡设备、安全技术、域名服务及地址管理等为重点,完成技术要求、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形成系列行标和国标。
结合技术发展,进一步完善云计算标准体系,并以服务器、存储出租为切入点,开展IaaS标准化工作。加强PaaS、SaaS技术跟踪和标准化需求研究。
根据IDC整体技术发展和国际标准化进展,开展IDC系列标准研制工作,包括总体技术要求、集装箱式IDC、基于虚拟化技术的IDC等标准的研究工作,并开始对基于虚拟化的IDC网络技术及设备发展进行跟踪研究,适时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
制定IDC服务以及业务运营系列标准,以及IDC机房环境节能、IDC设备能效参数和测试方法标准。
来源:中国通信网
编辑:徐中达